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我国粮食产量仅2000多亿斤,1966年达到4000亿斤,1978年超过6000亿斤■★。改革开放以来◆◆★◆◆,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粮食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★★。1984年粮食产量超过8000亿斤■■,1993年超过9000亿斤★■★★■,到1996年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,2012年迈上12000亿斤台阶◆◆■。
农村产业“接二连三”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■■,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■★★★★■,做好◆◆★■“土特产”文章,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★★,农业产业链条和多功能性不断延伸拓展。2023年末,全国开展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接待的农村占比为14.7%,50万户农户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◆◆,年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,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8400亿元◆◆■。2023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超过7300亿元,超过100万户农户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◆◆★■■,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.49万亿元。总体来看,农村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升■■■◆■◆,产业链条更加完善。
农机必须是良机。1952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18.4万千瓦,拖拉机不到2000台,联合收割机仅284台。到2022年■■◆,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.1亿千瓦★★■■■★,拖拉机总数达到2144.1万台,联合收割机总数达到173.1万台。目前◆★◆,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%,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■★★■★,玉米◆■■★◆◆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%■◆■★◆■,大宗经济作物、畜禽水产养殖★★★■■、设施农业、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的机械化生产也取得了长足进步,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转型升级★■,有力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。
农田必须是良田。新中国成立以后◆◆■,我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◆★◆,提高防灾减灾能力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统筹推进灌溉水源保障和灌区建设改造■★■,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增强,农业基础更加稳固。截至2023年底,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上★◆◆■◆★,完成10.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。2023年我国耕地灌溉面积10◆■★■◆.75亿亩◆◆■■◆★,比1952年增长2.6倍★■★★■★,累计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粮仓,从西北旱作区到江南水乡,农业现代化汇成时代强音,耕地、农机两大基础日益夯实,在此基础上农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■■◆■。近年来■★★◆,我国推动农业发展由以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、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■◆◆、由粗放型经营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◆■■■★◆。
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。随着农业的蓬勃发展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较快增长◆◆★★■★。2023年,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507亿元(当年价),比1952年的461亿元增加158046亿元。按可比价格计算,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4★★★◆■■.5%★◆◆■★■。分产业看★◆■■★★,农林牧渔各业均保持稳定增长,1953年至2023年,农业■◆◆、林业、牧业★◆■◆★、渔业年均增速分别为3.8%、6◆■★■.7%、5■◆★■◆■.6%、8◆■.7%,农业经济稳步提升。
农业发展更加协调。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,农业生产实现了由“以种植业为主、以粮为纲”的高度单一结构向“农林牧渔全面、多元、协调发展”的历史转变◆◆◆■。1952年,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★★■★.9%,处于绝对主导地位,林业、牧业和渔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★◆■★◆■.6%、11.2%和1.3%。改革开放后◆■,农林牧渔业结构逐步协调合理◆◆★。2023年★◆★■■,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.9%■◆,比1952年下降31个百分点;林业、牧业◆★★■、渔业分别占4.4%、24■◆★★★◆.6%■◆■■■、10.2%★★,提高2.8个★◆★、13.4个★◆★、8■★★.9个百分点。
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道一万■★■◆★■,农民增收是关键。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之一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◆■★◆■★。实现城乡融合发展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,农民全面发展、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。同时,我国建设农业强国,也是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、消除贫困贡献中国力量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家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的投入力度,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。一方面■◆■,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。2023年,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,比1956年名义增长296.5倍★★■,实际增长40.1倍◆■◆,年均实际增长5.7%;比2012年名义增长158.6%■■,实际增长111◆★◆■■.4%,年均实际增长7%。另一方面★■★■■,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◆◆。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,1957年至2023年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.9个百分点■◆◆■★★,2013年至2023年平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.8个百分点。2023年★■◆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.39,比1956年下降0■◆◆★◆.94,比2012年下降0■◆■.49。
产业带动是农民增收的重点领域。没有产业的农村,难聚人气■■◆◆,农民增收路子也难以拓宽。发展特色产业、推动外出务工★◆、加快三产融合发展……近年来,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。洛川苹果、赣南脐橙、定西马铃薯、苍溪猕猴桃等一批特色品牌不断发展壮大,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推动农民工能力提升★■◆■◆,农事体验◆■◆★、观光采摘、乡土美食、民俗文化等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新动力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,粮食生产开创新局面。2015年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,此后连续9年稳定在1◆■■◆■■.3万亿斤以上。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13908亿斤★■,比1949年增加1万多亿斤,增长5◆★■■.1倍;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,连续多年超出世界平均水平◆◆★■■■,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公斤/亩。
经济作物产量提升品种增加。2023年,我国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.9亿亩,比1949年增长2.7倍。分品种看★■◆◆,全国油料产量3864万吨■★■◆★◆,比1949年的256万吨增长14.1倍;棉花产量562万吨,比1949年的44万吨增长11.6倍★◆★■◆★。蔬菜面积达到3.4亿亩,产量8.3亿吨,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蔬菜面积不足5000万亩;果园面积1.9亿亩★★■,园林水果产量2■■★◆.4亿吨◆★◆◆★◆,分别比1978年增长6★★■■.7倍和35.5倍★◆■◆■◆。从总体看★◆,品种琳琅满目■★■◆,品质不断提升,并且实现跨地区、反季节供应★★,居民的◆◆★◆■■“菜篮子”◆■“果盘子”更加丰富。
示范带动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。高素质农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队伍,也是带动普通农户增收的重要力量。截至目前,我国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多万人次。★■■◆“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培育辖区高素质农民,建立高素质农民人才库,大力推广农业绿色发展,土地流转、产业扶持、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。将高素质农民纳入示范户,发挥示范作用◆◆,带领其他农户共同致富。”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镇长刘殿锋说◆◆■。
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★◆,经济作物产量提升品种增加★■■■◆◆,设施农业日新月异,农业产值保持增长……这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◆★■■■,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的真实写照★★。新时代新征程,遵循党中央指明的奋进方向,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加快转变◆★,亿万农民满怀信心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。
强国必先强农,农强方能国强。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,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■★■★,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。
■★★◆◆◆“从总体看,我国肉蛋奶果菜鱼平稳增长,‘菜篮子’产品供应充足★◆■。也要看到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农业供给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■★■◆★◆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,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■■◆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■◆■★,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食物消费需求★★。
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■◆■。必须清醒认识到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,特别是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、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★★■。新时代新征程★◆★■■,要锚定农业强国目标★★■◆■,把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总抓手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,保持定力、久久为功,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■■。 (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)
基础设施改善是农民增收的基础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各地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上不断加力,持续加强数字乡村建设,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◆★◆,点亮农村居民幸福生活■★★。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。2023年末全国74.5%的农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,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便捷性和舒适性。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,截至2023年末,全国已有10.2%的农村安装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■■★■◆◆,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0多元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◆■■■★,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◆◆,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。改革开放以来,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,为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★■◆,农产品价格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。
新中国成立75年来,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,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★★■。党的十八大以来■◆★★,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,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,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■◆★◆◆,加快推动农业强国建设,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■★■。
设施农业日新月异。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提升,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。设施农业规模连年扩大,产品种类日益丰富,产业效益持续提升。2022年我国设施种植面积达4270万亩,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%以上,为设施农业第一大国。依托温室、大棚、垂直农场、智能农牧场、植物工厂等新模式,突破了自然资源条件的束缚,拓宽了农业发展新空间,推动肉蛋奶■★◆、蔬果◆◆■■、水产品等供给持续提升◆■★,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需求★■■。
相关标签: 农业大省排名